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
广西区位优势独特,农业特色资源丰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广西特色农业产业不仅产量大,而且基础好、品质优,发展潜力大,其中,甘蔗、桑蚕、木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在全国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精心打造广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广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同时,随着改革发展形势的深入推进,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广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特色农产品产业结构单一,特色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业产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与广西长期以来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形成叠加效应,成为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广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可见,论文发表大力发展广西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提高特色农业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转型、优化和升级,带动增产增效增收,这是新的形势下推动广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一、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广西处于祖国南疆,是西部地区唯一沿江、沿海、沿边的省份,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交汇区域,北回归线横穿中部,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资源、有基础、有市场、有潜力。目前,广西糖料蔗、桑蚕、木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糖料蔗总产量约占全国60%以上,桑蚕产茧量约占全国45%以上,木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此外,广西水果面积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5个水果千万吨省(区)之一;中草药资源种类占全国总数1/3。广西还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大的冬菜基地,畜禽水产品占有重要位置。这些正是发展广西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优势,也是助推广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条件。 广西农业特色产业物种繁多,特色明显,特产索周明钧1丰富,基础良好。近年来,论文发表广西全区各级政府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已形成了特色鲜明、初具规模、效益良好的特色农业产业门类。第一类型:主要包括蔗糖、桑蚕、木薯等优势产业。这类产业历史悠久,基础牢固,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业链,占有较巩固的市场。第二类型:主要包括八角、山楂、罗汉果、沙田柚、茉莉花茶、凌云白毫茶、荔浦芋头、靖西田七、田林八渡笋、蜂蜜、中草药等地方土特产品。这类产业历史比较悠久,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拥有一定市场空间和知名度,地方特色比较独特,但地域局限性明显,面临地域空间限制。第三类型:主要包括柑橘、香蕉、芒果、龙眼、荔枝、菠萝、柿子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蔬菜等,这类产业开发较晚,市场占有率较高,形成规模时间较短,产业链不够完善,但深度开发技术还不成型。第四类型:主要包括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种植的热带亚热带果品,如油梨、澳洲坚果、莲雾、番木瓜、大青枣等品种,以及金花茶、山茶油等,这类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目前,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主导的开发系统,成为广西农业新的主导产业和新兴的特色优势产业,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脱贫致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地方农业特色资源挖掘利用不足,传统历史品牌难以保持。例如天等指天椒的地域特色鲜明,开发基础良好,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美誉度,但受制于基础规模、开发技术、发展环境、品牌培育等,开发利用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一直不很理想;靖西田七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是越南、云贵川一带的知名特色品牌,规模大、品质优、基础好、品牌响,但由于论文发表后期发展策略以及发展理念落后、政府扶持手段、市场拓展能力欠缺,逐渐萎缩没落,市场地位被云南文山三七取代。 (二)农业基础设施整体落后,发展基础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由于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过多,而且发展环境特殊,难度大、成本高,广西特色农业的基础与设施仍显得比较落后,老设施年久失修,无法发挥作用,新设施发展建设又显滞后,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全区仍有60%左右的蔗田与桑园仍无灌溉、浇淋设施条件,属于“望天田”“望天园”,有80%以上的农作物还没有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实用技术,严重影响到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产量、质量和市场供给。 (三)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目前,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小、散、弱”的特点:产业发展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偏多,辐射带动能力弱,整体实力不强。例如木薯产业,仅广西明阳生化集团公司2012年拥有木薯基地30万亩,年产木薯原料60万吨,占同期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和木薯产量的8.7%和11.9%,还与21万户农民签订合同,一家独大,其他类似规模较大的公司企业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规模带动效应有限,缺乏实力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广西农业产业比较发达的玉林市,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34家,10亿元以上的仅有5家,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只有39万户,仅占总农户数的30%,而山东省的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数超过70%。 (四)农业科技进步应用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良好,优势明显,但产业研发力量及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扶助等仍很欠缺。例如广西来宾市历年来种植新台糖系列品种的面积达85%以上,品种单一,比重偏大,而且该品种推广种植时间过长,已达16年,没有更新,逐步老化退化,亩产量、含糖量、耐旱耐寒性能下降,十多年来一直使用老品种,至今仍没有新品种代替,直接影响到全市蔗糖产业的生产效率、产业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广西有些特色农产品很有特色,品质很好,也初具规模,例如广西桑蚕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有规模、有基础、有市场,但由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不足,仍然停留在单纯提供原材料的水平上,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成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低,资源综合开发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也很低,迄今主要仍以出口初级产品缫丝为主,企业拥有针织、印染、服装等精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仍很欠缺。 (五)农业产业链条拓展有限,产业关联度、带动力较弱。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品产量大、品质优,但由于精深加工发展滞后,产业供加销链条不完善,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都在90%以上,而广西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左右,造成广西很多优势特色产品,例如热带水果以及特色蔬菜等,目前仅以简单出卖原材料或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没有开展精深加工提炼,简单把增值效益高的精深加工环节拱手让给区外企业。 (六)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落后,品牌带动效应不高。目前,广西的龙眼、荔枝、芒果、八角、茴油、各类海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龙头企业聚集生产经营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指导调控和宏观规划,因而无法形成规模生产、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也无法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占领市场,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致使特色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广西不少特色农业产业在全国排名前列,产品历史悠久,市场美誉度、知名度较高,但由于缺乏挖掘、培育、包装品牌,目前全区知名品牌如中国驰名商标、自治区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不多,而且全区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研发机构的农业龙头企业很少,创新、发明、推出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牌也很少,一些传统品牌影响力下降,而新的品牌又难以创立,品牌带动效应没有显现,造成广西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缺失、销售不畅、高值低价、有名无实,整体效益受到影响,产业难以发展壮大。 三、广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改革方向 (一)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和确保蔗糖生产规模。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原有发展基础薄弱,生产主体及组织结构分散,以家庭作坊为单位,以分散、自主经营为主要形式,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经营,供产销各环节不紧凑,产业链条不健全,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较为孤立,信息资源逆向反馈缺乏,加工原料基地不足,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这样的发展环境对于诸如粮食、蔗糖等规模较大,关联度、集聚度要求较高的产业所产生的冲击影响程度更加大。 (二)着力解决特色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广西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明显,在全国地位突出。其中糖料蔗、秋冬菜、桑蚕茧、木材、木薯以及蘑菇、水牛奶、黄羽肉鸡、近江牡蛎、茉莉花茶、八角、松脂、松香等特色农产品均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糖料蔗产量占全国60%以上,连续22年全国第一;桑蚕茧产量占全国45%以上,连续10年全国第一。近年来,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存在着品种不优、品质不高、品牌不强、产业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逐渐显现,特别是对广西农民关联影响大的制糖产业,由于糖料蔗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连续出现全行业亏损,直接影响广大蔗农收入。 (三)着力优化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于受地理环境、产业基础、机械化技术及应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广西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户分布分散,发展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困难;加工企业大多属于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发展空间有限,科技含量偏低,产品成本偏高、组织销售渠道窄小,规模化效益不明显;市场主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单薄,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保障,而且自有资金不足,对外融资困难,生产成本偏高,投入产出效率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低下,严重制约了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 (四)着力提升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广西特色农业产业“特而不强”“特而不优”,关键就是技术基础薄弱,科技应用程度不高,缺乏先进实用科技支撑,科技创新水平低,自主研发能力弱,技术设备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差,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目前广西特色农业应用生产技术落后,实用科技推广比较滞后,实施技术进步困难,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造成全区特色农产品创新产品少、知名品牌少、产量上下波动、质量不稳定、市场营销渠道落后、占领市场难,严重削弱特色农业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着力补齐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投入渠道不畅,广西特色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水电路、通讯、网络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滞后,设施年久失修,发挥效率低下,历史欠账过重,供需矛盾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提高农业产业生产品质和效率困难,而且随着“两化”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地方财政对特色农业发展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顾此失彼、波动不定,社会资本投入也是杯水车薪、区域不均,造成农业生产发展基础脆弱,增长乏力,成为制约广西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的短板因素。 四、大力推进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对发展特色农业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共识。目前,社会上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和要求理解与认识不深,特别是对“广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和广西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改革方向等理解与认识不到位,把“广西农业特色产业”等同于广西传统农业,对广西农业供给侧改革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调整产业结构,这很难适应发展改革形势的要求,不利于推动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明显的特征,具有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能够促进产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脱贫、农村富裕和谐;同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实现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因此,必须加强专题学习和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新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大力发展广西农业特色产业与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意义及作用,提高思想认识,统一工作部署,制定发展规划,凝聚力量,协调推进。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广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以当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耕作路网、供电网、“互联网+”、农田水利管网、灌溉渠道以及农村电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彻底改善特色农业生产发展环境和条件,提高特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园区)及其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应用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等科技,为推进特色农业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统筹整合各领域支农扶持资金,优先保障支持特色农业的财政专项支出,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各级财政支农支出特别是支持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启动财政贴息、政府担保、民办公助、以工代赈、专项保险等,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融合,撬动金融资本参与建设,拓展投入渠道,着力提升特色农业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三)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特色农业创新能力。以提高广西特色农业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增产增效增收为目标,以推进“三品一标”建设为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以特色农业科技开发园区为平台,加快建立广西特色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升特色农业项目市场竞争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品牌效应优的特色农业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集团)。论文发表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鼓励具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龙头企业添置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包括购买、承包、转让、合作、承接项目、技术攻关、提升改造等,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设备的引进、更新和改良,重点推广应用适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确保特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从广西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出发,建设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园区,引导专业企业向园区聚集,推进产业高度集聚发展,推动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特色农业产业链条,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首先要着力引导产业精细分工、专业化协作、配套发展,提高产业链纵向深度辐射牵引能力;其次要着力挖掘产品性能需求,扩展产品加工横向环节,提高资源综合开发效率;要依靠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本和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辅助加工,提高特色农业品质和竞争力。积极创造各种优惠适用条件,引导特色专业企业集聚(主要是产业链条上专业企业集中),通过不断聚拢企业集中,增强特色产业专业生产发展能力,提高地区、行业、专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培育集聚效应,促进资源集聚和产业集聚。 (五)积极整合产业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广西农业优势特色资源丰富而且利用价值高,但特色资源有限,不可能实现多头布点,全面开花,村村点火,处处上马,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本地资源开发实际要求,提高效益,聚集优势,突出特色,通过制定公平、科学、实用的特色资源和企业整合与重组政策,盘活优势与特色资源,积极推进特色产业资源整合、行业重组,集中优势力量建设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实行集团化生产、规模化运营,引导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向大型化、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制定特殊倾斜鼓励政策,围绕龙头企业大力配套发展下游卫星企业,完善配套特色产业全链条功能,增强龙头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特色产业延伸发展,促进特色农业增产增效增收。 (六)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立足当地特色农业的地理环境和原产地资源条件,强化树立优势品牌引领占领市场的理念,实施名牌产品培育战略,力争“县县有名牌,行行有精品”。依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的登记认定,论文发表鼓励引导企业研发高端产品和培育创造品牌,培育树立一批具有广西地理标志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为优势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身份证”和“通行证”。 |
|
相关论文
|